首页 > 进口 > > 内容页

【诗经故里 周礼宝鸡】《诗经》中的宝鸡田园

发表于: 2023-08-19 15:57:08 来源:腾讯网

编者按

农业是国之根本,农耕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基和源泉。三千多 年前,生活在宝鸡的周人非常重视农业,这种生活方式和理念传承影响至今。宝鸡是《诗经》诞生地之一,翻开《诗经》品读,其间有不少与农耕 有关的诗作佳句。正值秋初,西府大地瓜果飘香,就让我们一起伴着果 香,品味《诗经》中的宝鸡田园。


【资料图】

“荏菽旆旆”:擅于稼穑作物丰收

从夏日到秋初时节,在宝鸡有一道日常美食——五香毛豆。鲜嫩、绿油油的黄豆豆荚,正是食用的好时候,到了金秋时节,便又能收获金灿灿的黄豆了。这正如《诗经》中一首与宝鸡地区息息相关的诗歌《生民》中所描述的一样,“蓺之荏菽,荏菽旆旆”。意思就是,擅长种植大豆子,大豆喜获丰收。

《生民》这首诗歌的前面部分是说,姜嫄生下后稷的故事。这个故事传奇色彩很浓,流传度也非常广,就是说姜嫄踩巨人脚印,生下后稷遗弃,后稷被动物和其他人所救护。随后,便写到后稷非常擅长种植,首先擅长种植“荏菽”,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大豆。

大豆在我国的种植历史非常久远,据记载有4000多年,最初的记载就是在这首《诗经·生民》中了。

正如《生民》中所描述的后稷擅长种植,同时还教民稼穑,把种植作物的技术传给众人。在宝鸡还有很多关于后稷稼穑的传说,如:宝鸡古称“陈仓”,就是因为后稷发现、种植谷物,设仓储藏,便有了“陈仓”;宝鸡名酒西凤酒,得益于后稷,是稼穑赓续富足后的春醪;西府人的面食文化源远流长,能追溯到后稷教民稼穑……

在这首诗中,还详细写了后稷种植禾粟、麻麦、瓜儿等各种作物。他还能辨明土质、挑选嘉禾,教族人一起耕种,收获满满。

后稷被中国人誉为农神、谷神,几千年来被人们所崇敬。

如今,杨凌农高会设有“后稷奖”,历年来我市有多个农产品获得了此奖。比如,凤县大红袍花椒、太白艾菜牌生菜、薯香虢王牌冰蒸红薯、凤飞翔牌苹果、扶裕圣果牌猕猴桃、智义牌菜籽油、齐峰猕猴桃花粉、秦旺牌猕猴桃,等等,不胜枚举。

《生民》的后面部分写道:“恒之秬秠,是获是亩。恒之穈芑,是任是负。”是说各种谷物遍地生长,收获时堆满了粮仓。真是令人喜悦的丰收景象。

夏末秋初,西府大地的各种作物也开始陆续成熟,我们期待着金秋时节大丰收的到来!

“邦家之光”:一起耕作收获幸福

参与的人众多,有家长、有长兄、有二弟、有众兄弟、有众伙计,男女老少齐动员,俨然一幅壮阔而又充满生机的农耕劳动场景……

这是《诗经·周颂·载芟》里的诗句描写的景象,刻画的是西周时期人们集体农耕劳动和生活的场景。宝鸡是周文化的发祥地,在西周早期,周原一带(即如今的宝鸡岐山、扶风)是重要的农耕之地。

《颂》是《诗经》中《风》《雅》《颂》的一部分,其中《周颂》是周王室的宗庙祭祀诗,还包含人们期盼、歌颂丰年的乐歌,从中可以看到西周初期农业生产的情况。《载芟》就是周王室在秋收后所唱的乐歌,它是《周颂》中最长的一篇,极具画面感的现场描述,也为后人研究西周社会形态、了解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资料。

在这首诗中,从回忆一年的劳动过程写起。春耕开始时要先做许多准备工作,于是斩草除木、开荒垦田,翻起的新土纷纷散开。千百农夫,有的耕新田,有的整旧土,来来往往,如穿梭一般。全诗中处处洋溢着对劳动的热爱和赞颂,写劳动的欢乐和无限情趣,写劳动者之间的友善、和谐与美好。

《载芟》一诗的最后为“有其香,邦家之光”,是说劳动所得食物很香,是我们一起劳动所得,更是邦家的光荣。

从古至今,用劳动创造美好明天,大家一起劳动,男女老少一起上,用勤奋换来幸福生活的理念一直在延续。

如今,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,一大批青年返乡创业,将自己的知识、人脉带回家乡,带领村民共同致富。如“陕西好人”称号获得者岐山人肖倩,2014年返乡创业,带领团队先后打造综合性全产业链猕猴桃示范基地,通过产业托管、吸纳就业、免费培训等多种形式,累计带动973户贫困户增收致富;全国“三八红旗手”、凤翔区陈村镇槐北村党支部书记张凌云,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槐北村创业,用新思维、新技术、新模式,带领乡亲养猪,发展循环农业;眉县首善街道三和村的李凯大学毕业后,带着技术和热情返乡创业,投入猕猴桃的种植和研究中……宝鸡这片沃土,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创业,他们带领家人、朋友、村民一起打拼,一起耕作,收获幸福。

“周原膴膴”:肥沃土地产物皆香

一部文韵恒香几千年的《诗经》中,有三百多首妙文,相比其他诗歌,《大雅》中的《绵》,在宝鸡的推广度、应用度比较高了。原因很简单,这首诗说的就是周族首领带族人来到宝鸡的岐山定居的事情,诗歌本身写得明明白白,没有任何争议。其中有句“周原膴膴,堇荼如饴”,就更是又有诗意又写实了。

“爰及姜女,聿来胥宇。

周原膴膴,堇荼如饴。……”

《绵》在开篇的前两句,就十分明显的点出了这首诗歌与宝鸡岐山的关系。“至于岐下”在学术界来看,也无疑就是周族人来到岐山脚下定居。这里所说的岐山,不仅是指我们现在的行政区划的岐山县,而是指岐山县境内的箭括岭之下。

站在岐山县的周原之上,向北遥望,即可见有两座东西对峙的山峰,与周围的山峰相比,这两座山峰高大、雄伟许多,这就是“岐山”,又名箭括岭。箭括岭有东西二峰,中为缺口,形似箭括而得名。

那么,箭括岭脚下的这片土地怎么样呢?为何能让周人坚定地选择这里呢?

这个答案,《绵》中叙述得非常清楚——因为这里“周原膴膴,堇荼如饴”。意思是,周原土地十分肥沃。肥沃到什么程度呢?就连名为“堇荼”的苦涩野菜,在这里生长出来都十分甜美,如同饴糖一般。

周族是一个农业部族,土地是其根本,拥有广阔丰美的土地,关系到整个部族的兴衰。所以经过数次迁徙后,选定岐山脚下的周原,正是因为其肥美的土地。历代研究《诗经》和周文化的学者,都普遍认为,周部族的兴盛是由定居周原开始的。

岐山脚下周原土地的肥美,一直延续至今。

自古至今,岐山县北部一带出产的麦子,色泽紫亮、籽粒饱满,被誉为“紫麦”,做的面皮、臊子面分外筋道好吃。所谓“紫麦”和普通麦子的品种没有什么不同,只是它是在头年种过苜蓿的地里种下的小麦。这种麦子麸皮略微发紫,磨出的面粉颜色与正常的麦子相同,只是吃起来“紫麦”磨的面粉更显筋道,做出的面食尤其好吃。

如今,周原产出的作物不仅有特别的紫麦,还有岐山小强村的苹果、扶风杏林镇的黄桃等特产。的确是“周原膴膴,堇荼如饴”!

宝鸡日报全媒体记者 麻雪 罗琴

漫画:陈亮

编辑:孙晓梅  

标签:

Copyright ©  2015-2022 今日上海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京ICP备2022022245号-14   联系邮箱:435 226 40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