□ 胡岚
【资料图】
“新疆是我魂牵梦萦的地方,新疆是个神奇的地方,让我实现了梦想”。
朱晓丽说这话的时候,笑得特别灿烂,她太开心了,她的笑随时都会溢出眼角。
一
那天单位通知援疆,朱晓丽第一个报名。
朱晓丽给爱人打电话说:“我要去新疆了,怎么样,你也跟我一起去吧!”
“好啊!”
回到家,他已经把工作辞了,准备和朱晓丽一起去新疆。这听起来像演电视,可,这确实是发生在朱晓丽家真实的事。
爱人后来因为其他原因没有成行,但是并不后悔。
朱晓丽说,援疆三年,她做成了一件事,特别开心。医院派她来这里就是想做成这件事:“帮助巴州医院开展心脏外科手术。”
从前她是一个性格内向的人,现在她变得开朗热情。从前她上学的时候就向往新疆,没想到终于来到这里,还在这里工作生活了三年。
新疆是个神奇的地方,让朱晓丽梦想成真。
朱晓丽没想到这个陌生的地方,充满了阳光。阳光洒在她身上,让她也成了光源。
二
朱晓丽是河北省儿童医院监护室的医生。来援疆之前,朱晓丽是个性格内向的人,连会诊都不参加,只管自己的一亩三分地:“从前我都不参加会诊,只在心外科室看护病人。”
那天巴州医院的一位医生对她说:“朱姐,你认识的人真多,以后有事找你就可以了。”
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?
“因为我想做成这件事”。
朱晓丽说的事,就是在巴州医院开展心脏外科手术。
她是一个执拗的人,既然目标明确就去做,一件事一件事地做,大家慢慢就变熟了。
先是建了一个69人的微信群,里面有各科室的骨干和主任。心脏手术很复杂,是需要团队合作才能完成。要和不同科室的人打交道。联系各科室,话费都打超了。超声科、心电图室、放射科、手术室、麻醉室、检验科、血库、设备科,哪块都不能掉链子。从无到有,方方面面都要想到,手术需要的设备,各种耗材一一都要考虑清楚。
幸运的是,她得到了领导和团队的支持。大家都是干事的人,都想干成事,治病救人。解除病人的痛苦,就是解决一家人的痛苦。
在巴州医院,她也感受到了这里医生的热情,心脏手术在她们那边已经很成熟了,她们想把先进的医疗技术引进到这儿,让心脏外科手术在巴州落地开花,惠及更多的病人和家庭,解除他们的痛苦。援疆的目的就是传授先进的医疗技术,传帮带,让当地的医生掌握先进的技术。
心脏外科手术前,筛查人选很必要也很复杂。一个患者一个患者地排查,找出最适合手术的人。体外循环,麻醉,这些在河北省儿童医院都是常态化工作,可是巴州医院从来没有做过。每次做心脏手术之前朱晓丽都会特别焦虑。虽然所有的程序都一样,但一个大手术,细到用血、检验科的配合,呼吸机等都需要考虑周全,要协调各科室全力配合。
三
朱晓丽是两个孩子的妈妈,援疆三年,家里都是父母在帮助她带着两个孩子,老大今年上初三,老二上一年级,三年一晃就过去了。
“三年前老大刚上初一,老二上幼儿园。如今,老二都上一年级了。时间过得飞快。家里的事都是爱人在做。”
“孩子那么小,怎么能做到心无旁骛?”
“当然有牵挂了,但是家里有爸妈做坚强的后盾,有爱人的支持,我通过线上也参与了。现在有网络,我可以在网上给家人订蛋糕,买药,买水果。远了,就远程呗”,朱晓丽声音轻柔地说。
“上次父亲做前列腺手术,我回不去。想起来都心酸,父亲年纪大了,总操心我的事。他生病了,我却不能在身边照顾,想想就觉得愧疚。”
“困难当然有,我也不知道,当初是怎么坚持下来的,最难的时候,坐在孔雀河边吹了两小时风,想明白了,好像就不觉得困难了。想想初心。我是个认定一件事,就会坚持下去的人,特别执拗。”
“心脏是人体的发动机,我们儿童医院做心脏外科手术已经非常成熟,非常有经验了,水到渠成。但在巴州医院是第一次,第一次是最难的。”
“主动打出去一个又一个电话,一点点地筹划。大到设备申请,小到手术耗材,一点都不能马虎。”
……
第一次在巴州开展心脏手术,河北省儿童医院的专家来了,那一天印象太深刻了。
库尔勒很多年没有下过那么大的雪了。巴州医院院长和朱晓丽一起去机场接河北省儿童医院的专家。雪花飘落,落在身上、地上、车上、白茫茫一片,特别美。车行驶在去机场的路上,机场路两边行道树,银装素裹,朱晓丽的心也在飞翔,她想着将要开展的第一例心脏外科手术,满心期待又有些许忐忑,是不是还有什么细节没有考虑周全?是不是还需要再查验一下每个环节……
前来的专家们,检查了手术环境,检查了各种设备配置情况,耗材选备等情况。巴州医院第一例心脏外科手术做得很成功。
用心做的事,功夫都没有白费。
前不久,巴州医院刚完成了两例心脏外科手术。两个孩子是从80个人里面筛选出来的,一个四岁,一个五岁。这是朱晓丽在巴州医院参与的最后两例手术。
手术结束,朱晓丽的援疆工作也结束了。
交谈中,朱晓丽发自内心的喜悦,一直洋溢在她的眉眼,这是一个有梦想的女人,新疆是个神奇的地方,让她的梦想成真。
朱晓丽很快就要离开了,三年了,一千多个日日夜夜,她悉心谋划的心脏外科手术成功在巴州医院开展起来,将来会惠及更多的儿童,想想这些怎么能不开心?医院的成长,也是她成长的过程。经历多少痛苦和煎熬,就会有多大的成功。
看到孩子的笑脸,看到朱晓丽像花一样的笑颜,一切是那样美好。
在病房,我见到了那个做完手术的孩子,昏暗的灯光下,孩子睡得安静,陪护在床边的妈妈见到朱晓丽很开心。朱晓丽轻声地嘱咐她注意事项,告诉她孩子很快就能出院。
见到朱晓丽的那个晚上,她正在医院监护刚出手术的孩子。小姑娘五岁,做完手术已经三天了,还得让她在医院观察几天,“我在这里待着,安心,孩子有个啥事,可以随时联系到我。”朱晓丽说得很平淡。
其实,只要有心脏手术她都会住在医院的。孩子哪天出院,朱晓丽哪天回宿舍。她一直是这样,手术室的杨涛告诉我。
四
杨涛和朱晓丽都是第九批援疆医疗队的,他们都在新疆待了三年。杨涛在手术室,是手术室的副护士长。朱晓丽一心要搭建的是能够开展心脏外科手术的团队,包括从设备到人员。不同的是,杨涛搭建的是手术室的平台,是手术环境。
杨涛对手术室管理有丰富的实践经验。他刚到时,遇上巴州医院复验三甲医院,帮助他们手术室成功完成了三甲医院复验。
成功完成一例心脏手术,朱晓丽关注的重点是:“如何才能够有精湛、合理的团队配合”,杨涛的压力在于保障搭建满足手术的环境,大到硬件设备的选型、手术室可能出现的突发现象,UPS自动切换、停电、跳闸、照明系统,手术器械、手术包是否符合要求,手术时间长短。
遇上大手术,杨涛要全程关注手术病人的血栓情况,根据病人年龄、耐受力,减少病人压疮。防止因为手术时间长而发生静脉血栓、脱落肺血栓,这些手术上可能遇到的意外,都要提前考虑到。遇上肝移植等大手术,手术时间长,要使用特殊的垫子防止压疮,要注意保暖,保持病人的正常体温,防止静脉血栓形成……
决定手术成功的因素很多,一个小的疏忽都可能导致意外发生。在手术前朱晓丽要小心地“织网”,杨涛要仔细地把有可能出现的意外一一排查。每次手术他们都要经历紧张、焦虑带来的压力。然而,这对于医生来说,都是家常便饭,是他们工作的常态。
“在我们医院一天要做120台手术,要根据不同的手术,安排时间。这里一天最多七八十台手术。对于打过硬仗的人来说,这点手术就不算啥了。遇上突发事件也都能处理。”杨涛成竹在胸。
“援疆三年,工作上的忙碌和辛苦都不算事,最让人牵挂的是家里的老人。从前我在家里,有个医生在,老人们的身体都照顾得不错。三年时间很长,一千多个日子,孩子们日渐长大,老人们却逐渐衰老。两个孩子都是由老人在照顾,老人病了,家里的堡垒也乱了阵脚。多亏了在医院工作的哥们,这三年全靠他们支持,我牵挂的心才有了着落。”杨涛说得很轻松,但是从前的担忧和焦虑依然历历在目。
“要回家了,既有归心似箭也有恋恋不舍,三年援疆路,一生援疆情。这里的人热情好客,待人真诚。在这个城市生活压力不大,但是三年了,该回去了;三年了,老人、爱人、孩子都等待着回家团聚;三年了,在巴州的三年与身边的同事结下了深厚的情谊,看到了大美新疆的风景……”杨涛说得很动情。
五
杨涛作为援疆医生,在巴州待了三年半,他是一个要求进步的人。“杨涛在这里递交了入党申请书,积极参加党校学习班,思想上要求进步,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积极上进的年轻人。”巴州医院手术室邵辉主任说。
“杨涛到手术室后,为手术室填补了两项空白。在他的帮助下,手术室完成了心脏外科手术和肝自体移植手术。肝自体移植手术长达十几个小时,在杨涛的指导下,患者没有压疮,这在从前是没有过的。”
“杨涛是个特别细心的人,手术前他指导我们,在细节上要留意哪些关键部位,一些小小的改变就能预防压疮,他把自己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给我们。手术室有他在,我们心里就有底了。”
“杨涛对医疗设备精通,这恰好是我们手术室的短板,他的经验和先进理念脑补了我们的缺项。库房管理、耗材管理、危化品管理、手术标本管理,杨涛一一帮助我们建立了管理规范。杨涛在工作中扑下身子和我们一起战斗,作为负责器械管理的副护士长,他经常给我们做设备管理和保养培训,告诉我们如果设备出现问题该怎么处理,他对工作的热情和细心让人很受感动。”
“大家在工作中磨合,逐渐达成认同,大家对杨涛的建议很重视。杨涛也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我们,在他的帮助下,制定了手术室规范,给我们培训讲课。手术室管理业绩突出,在医院三甲复验中评分排在了前几名。”
听着邵辉主任的介绍,心里对河北的援疆医生又多了一层敬重。
因为杨涛的出色表现,2021年他被授予新疆民族团结先进个人。
一个个援疆医生,他们躬身在异乡,却并没有把自己当作外人,而是以医者仁心的敬业精神和对医学事业的热爱,默默地工作在各自的岗位上。采访中他们极少说自己,更多的是说这里的人朴实真诚,这里缺少的资源和技术,患者的需要,如何帮助当地医院提升医疗安全质量和工作质量。他们带来更多的是燕赵大地的精神,让人感受到的是燕赵人民的担当,他们以患者至上的医德,一心一意地为当地百姓解除病痛。
一批又一批河北援疆医生,他们把对医学事业的热爱,精湛的医术和仁爱之心留在巴州大地上。他们播种爱,传播爱,种下爱的种子。春风年年,援疆医生留下的爱和敬业精神、精湛的医技,在巴州大地如花一样绽放。
Copyright © 2015-2022 今日上海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京ICP备2022022245号-14 联系邮箱:435 226 40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