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来源:湖北日报】
文物研究权威机构对有着600多年历史的武当山珍贵文物——金殿实施了高精度复制。 (武当宣 供图)
(资料图片)
随着镜头缓缓推进,规整森严的宫殿近在眼前,黛瓦红墙的外观大气华贵,木作石作的细部装饰栩栩如生……6月25日,走进十堰市武当山五龙宫考古驻地,正在演播的《武当山五龙宫数字化复原》动画让人眼前一亮,仿佛穿越时空。
武当山是世界文化遗产,是我省与全球对话的桥梁纽带。近年来,随着武当山文化遗产数字化项目的开展实施,五龙宫等一大批文物正在“活化”。
让武当文物“活在当下”
高度仅有13.85厘米的“武当金殿”,玲珑可爱,样式与原建筑堪称一模一样。
“这是按1:40比例制作的高精度文物仿件。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武当山考古研究中心主任李毅介绍,武当山的文物研究权威机构首次采用3D打印技术,对有着600多年历史的珍贵文物金殿进行文物复制,也意味着启动对武当山文物融保护、研究、管理、展示为一体的三维“数字档案”工作。
“文物数字化复制的背后,是不断研究、探索的过程。”李毅说,为做好金殿的数字化复原工作,考古人员测绘提取了金殿的原始信息数据,并对建筑材料成分展开了专项研究。
金殿的主要成分,是黄铜加锌。原本,考古界认为这一工艺主要应用于明代后期,但没想到在明代永乐、成化年间,修建武当金殿时就大规模用上了。
“这也意味着,修建金殿工程用的是当时明代最高端的科学技术。”李毅说。
武当山旅游特区规划,对100多处古建筑及博物馆馆藏的数千件文物,逐步开展数字化的复原、保护与利用工程。
今年3月22日,武当山文化遗产数字化项目启动暨“武汉大学教学实习基地”揭牌仪式举行。这次战略合作,将以武当山紫霄宫为研究主体,逐步开展整个武当山古建筑群的遗产数字化建设和研究性保护,探索适合武当山的文物保护利用之路。
去年7月27日,展示建筑及文物风采的武当山一期数字藏品《大美武当》系列,在鲸探平台上线销售,仅1分钟,2万份藏品就被“抢”空。
据了解,武当山特区将筹建武当山文化研究院,开发古建筑数字文创产品,谋划建设“武当古建筑文物医院”;积极推进复兴“九宫八观”文化圈工程、文化遗产数字资源库建设、文化遗产数字平台建设。
“充分运用云计算、大数据、互联网和物联网等技术,加快文物的数字化进程,让更多藏在深山里的文化遗产、陈列在博物馆的文物、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‘活’起来,才能更好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。”武当山特区党工委书记师利龙说。
数字化再现古建筑之美
“早在考古发掘期间,我们就尝试开展复原研究的尝试。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馆员康予虎介绍,这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在发掘清理过程中,损失出土文物的有关信息。
五龙宫,始建于唐代贞观年间,是武当山建筑最早的九宫之一。规模最大时,有宫观庙宇850间,后在战火中大部被毁。2020年9月,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多家科研单位及高校,对五龙宫遗址开始考古发掘,并同步对建筑遗迹进行数字化复原研究。
“复原的过程,首先是现场勘查、采集数据,除用传统方式拿着卷尺逐一测量残垣断壁、建筑基址等方式外,还要借助激光扫描、无人机测绘等现代技术,对现有遗存和出土遗迹、遗物进行全方位记录,然后,在电脑上搭建复原建筑的三维模型。”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教授、博士生导师王炎松介绍。
据了解,为尽量保存遗址及出土文物的原始信息,复原团队仅无人机就飞了二三十次,并拍摄了数万张照片。
不过,五龙宫很多古建筑都没有了,怎么确保复原的产品就是旧样式呢?
康予虎介绍,复原研究结合考古发掘和文献资料,进行严谨论证。据了解,考古团队对比分析五龙宫的有关碑刻、绘画、文章及历代山志等舆图,比较古代建筑营造典籍并结合出土的构件细节,最终完成三维建模。
以五龙宫南道院西侧房屋发掘区的遗址为例,宫殿外观确定之后,到底是庑殿顶、歇山顶还是其他的样式呢?现存的《武当祥瑞图》里,记录五龙宫建筑群的屋顶似为庑殿顶;但发掘区是配属宫殿和起居房屋,等级肯定不能用庑殿顶;出土的物件中,也没有找到相关构件;同时,房屋山墙和崇台距离狭小,没有空间可以容纳出檐;考古队员最后判断,发掘区建筑的屋顶形制应为悬山顶。
截至2022年底,五龙宫考古揭露面积近7000平方米;清理遗迹单位20多个,出土文物1000余件;遗物包括陶、瓷、铜、铁、木、骨、石、琉璃等8大类。
在3分40秒的《武当山五龙宫数字化复原》动画中,穿过蜿蜒曲折的黄河墙,步入层层宫门,沿着约180米悠长的步道,通往巍峨的五龙宫大殿;游走于高耸的御碑亭,如同被拉进了五龙宫考古现场……
“随着考古的深入推进和研究成果的呈现,数字化还原还将不断完善。”康予虎介绍,下一步计划“复活”日池、月池、天池、地池、五龙井,同时近距离地展示五龙、龟蛇、火纹及玉兔捣药等浮雕,让更多人去发现这里的厚重、沧桑与神秘。(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夏永辉 通讯员 李启东 朱江 余东杰)
Copyright © 2015-2022 今日上海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京ICP备2022022245号-14 联系邮箱:435 226 40@qq.com